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934|回复: 0

【常宁非遗】传统曲艺—瑶族谈笑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0-7-11 09: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
勤劳智慧的常宁儿女
不仅创造了流光溢彩的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繁衍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印山红”将为大家
带来【常宁非遗】栏目
了解常宁非遗
弘扬常宁“大义”文化精神

纳衡岳之灵气,润湘江之膏泽。常宁自古享“鱼米之乡”、“油茶之乡”的美誉,被赞为“版画之乡”、“书画之乡”的文化圣地,有着“有色金属之乡”、“世界铅都”之称的工业福地。常宁的三山“塔山、大义山、水口山”,四水“湘江、宜水、潭水、舂陵水”,无不展示着大美情怀和山水大义。


“瑶族谈笑”
【省级非遗保护目录项目】

常宁塔山乡,在常宁之南,海拔1265米,境内有西江河,发源于天堂山,全长20公里,九曲十弯,过祁阳、入潇水,汇湘江。常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盛产杉木、楠竹、药材、茶叶,人们多以农、林为业,闲时也从事渔、猎活动。


在塔山乡沿河依山傍水的100多个寨子里,住着近3000“过路瑶”人。在这些“过路瑶”特定的生活场景中,有一种叫做“瑶族谈笑”的民俗活动。而“瑶族谈笑”又主要流传在以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为中心的常宁、祁阳、新田、桂阳四县的瑶民中。

湘南瑶民中无传统戏剧,每逢喜庆,便以“谈笑”娱乐“瑶族谈笑”已于200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非遗保护项目,基本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迎客歌”。寨子里一家来了客人,其邻居即组织三、五歌手,前来帮主家陪客。主人同意双方歌手便以联姻、敬茶等内容开唱“迎客歌”。表示迎接客人,询问客人姓名、住处、生产、生活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坐歌堂”。以“甘宗”(讲歌)对答,此为“谈笑”主要部分。在对歌中,茶歌、酒歌、烟歌、历史歌、生产歌、生活歌、爱情歌等无所不包。表演形式以歌为主,可插说故事、笑话。语言精练,讲究押韵,一般以三字、五字、七字为一句歌词,同意词、近义词、排比句很多。第三部分为《送客歌》。天亮了,前来陪客的邻居歌手要走了,主家和主家的客人以歌送客,表示感谢、离别之情。

 “瑶族谈笑”有着漫长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经历了“踏歌”(踏鞋)时期和“坐歌堂”时期和发现提高时期三个阶段。“瑶族谈笑”对研究瑶族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有重要价值,它的歌词和故事是瑶族口头文学的精华,是瑶族文学的代表作。


约800年前,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着湖南长州、沅州一带的瑶族人“男女聚而踏歌”。宋人沈辽作的《踏盘曲》更清楚地描绘了宋代瑶族民间节日文化活动的盛况:“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云雾将军树;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乐腰鼓。儿女带环着缦布,欢笑推郞神作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此为“野外读笑聚会”时期。

元明的四、五百年间,瑶族谈笑由“野外歌会”逐渐进入“坐歌堂”时期。直至现在,瑶族人家的红白喜事,几乎都有这个项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瑶族谈笑”的发现提高、发展时期。1982年,衡阳地区举办民间文艺汇演。县文化馆干部唐牧凡和洋泉区文化专干彭昭维深入瑶山,发现、挖掘了这一民间曲艺形式。当年彭昭维以此种形式创作的《瞒麻嫡》(看丈母娘的意思)参加地区民间文艺汇演获创作、音乐、演出一等奖。继而,他创作的“瑶族谈笑”《富民政策龙都沙》参加省、市广播文艺节目听评,均获一等奖。而今,这两个作品均在省《曲艺》杂志和《文艺生活》杂志发表。以后,“瑶族谈笑”《盘三娘胎借牛》、《绣帕》、《龙都福星》等十余个本子参加市县舞台演出,均获好评。90年代湖南民间《曲艺集成》、《民间歌谣集成》中均有详细记载。

2001年起,常宁市人民政府和民委与周边湘南地区祁阳、新田、宁远、永兴等地进行“瑶族谈笑”联谊活动。每年在一个县的瑶胞聚集点进行一次演出活动,很受瑶民喜爱。塔山瑶族乡每年组织开展活动,在每年的盘王节进行民间艺术演出活动。


话不多说,奉上视频

优秀的非遗文化

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怀


资料来源:常宁市文化馆

抖音账号:@常宁文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