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一片寂静,只有墙上的挂钟还在嘀嗒嘀嗒地响着。明亮的LED灯发出柔和的光,静静地照射着一个男人。他三十多岁,脸色有些苍白,正蹙着浓眉,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精白沙,偶尔咳嗽两声。
他叫军,是县城某中心学校的数学老师。爱人叫梅,漂亮可人,温柔贤淑,以前也是老师,与军是同学,两年前调到某政府机关,成了公务员,夫妻俩的关系一直不错,那是什么原因让军烦心?
原来是下午学校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了市纪委、市教育局联合发文的“关于教育战线正风反腐的通知”,所有教师在会后还签了“不赌博”“不酒驾”“不有偿家教家养”“不乱订资料”“不在工作日饮酒”等协议书。军不是学校领导,反腐也反不到他头上来呀,为啥这么担心、愁闷?
这事说来简单,但也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军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庭条件不太好。但军本人十分优秀,读书时是学生会的干部,也不要说他的专业成绩出类拔萃。正因为如此,干部家庭出身的漂亮的梅,主动向他展开爱情攻势,他们在众人的羡慕之下喜结连理。但是结婚后,两人的家庭差距还是显示出来。婚后不久,梅凭着自己的优秀和亲友的关照顺利进入了政府部门工作。前两年夫妻俩齐心协力,且拒绝了父母的资助,以银行按揭的方式在本市“东方明珠”小区买下了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终于告别了蜗居教职工宿舍的生活。为了早日还贷,军在一些好心教师的指点下和家长的要求下,给部分学生进行了家教以补贴家用。家教在中国各大城市早已有之,家长想给孩子补课,期待孩子能考上名校;老师知识丰富,且是利用个人休息时间,按理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与他人无关,补课又何罪之有?
但现在问题来了,随着习总书记既打“老虎”、又打“苍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规定的出台,教师家教也是腐化现象。市政府也专门发文,要惩治“雁过拔毛”之腐败,明确指出教师有偿家教也是不允许的。在纪委的查处下,大到一些有问题的政府官员,小到村支部书记,都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军对自己的补课做法深感骑虎难下。补,不合法;不补,又难还房贷,这怎能不让军寝食难安?
第二天是周末。想起自己很久没回老家了,又加上自己心烦意乱,军决定带着梅和女儿回老家散散心,梅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欣然应允。于是军提前打了电话给农村的父亲。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出租车,他们终于回到了家。乡下的天空一片湛蓝,那偶尔飘过的白云,像一条轻柔的白纱巾;山上的矮松,苍翠挺拔;那琴键似的石板路,蜿蜒通向自己家的庭院。父母早已等候在庭院门口,看见儿子和儿媳回家了,高兴得合不拢嘴,连额上的皱纹都不再“聚会”。母亲搂过孙女,迎进儿媳,接着就是问长问短。爷俩寒暄了几句,然后并排坐在院中的青石板上。时值九月,石板微微有些沁凉。
院中一片静默。良久,父亲开口说话了:“军伢子,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
“没,没有。”军不自然地回答道。
“不要骗我,自家的孩子,你有心事,我能不知道?”父亲给军递来一支烟,和蔼地说道。
“也没什么,都是工作上的一些小事。”
“说来看看。”
久别的爷俩又像当年那样聊起来。
“军伢子,我们都是穷苦人,不能忘本。你考上了学校,当了老师,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我和你娘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我们也天天看电视,看新闻。习总书记的政策是好的,我们国家其实也不太平,上有周永康那样的老虎,下有贪污腐化的村支书、地痞流氓。中央的政策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的好呀!”父亲深明大义地对军说道。
军默默地听着,心里一惊,没想到乡下的老人竟有如此的觉悟。
“不补课就不补吧,我们响应中央的号召!”父亲坦然地说。
与父一席话,令军心中愁云顿消,立感豁然开朗。“我知道怎么做了,爹!”军释然地说道。
次日,军带着妻子女儿,愉快地回家了。回家后,军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梅。梅十分乖巧,笑着说:“前两天我感觉你心事重重,我还琢磨着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补不补课的事。”旋即拉着军的手,说:“政府要正风反腐,不允许教师补课,不补就不补呗,钱少点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赚,以后你也有更多的时间陪陪我跟女儿了。”
“爸爸,我也支持你。”一旁的女儿不知什么时候也伸过手来。
三只手紧紧地叠在一起,军不再觉得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