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个题目,肯定会感到诧异,谁会过这么多的“六·一”儿童节呢?别急,别急,且听我慢慢说来。因母亲大人是小学老师,我生在学校,长在学校,读书在学校,参加工作后,工作还是在学校。看来,我这辈子和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校就要和孩子们打交道,和孩子们打交道哪有不过“六·一”儿童节的呀。这不,过几天又是“六·一”儿童节,不用屈指不用算,这是我的第四十七个“六·一”儿童节啦!
师范毕业时,被分配到乡下教书,可谓是城里妹子下乡了,交通不便,生活不便,那时心中可是老大不乐意了。但现在想起来,在乡下教书的时光,却是我人生之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乡下孩子单纯、朴实、懂事早,只要你对他们付出真心,他们便会加倍地回报你。记得那时,很多孩子在学校住校,晚餐后的休息时间,他们变着法子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几个女生轻轻地敲着我的宿舍门,我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碗又大又红、已被洗得干干净净的野生草莓。“老师,我们刚去摘的,你尝尝甜不甜。”“好呀,我尝尝。”我爽快地拿起一颗放进嘴里,在小姑娘们期盼的眼光中,我竖起大拇指:“甜,怎么这么甜,这么好吃呀!”然后,我又拿起草莓放进她们的嘴里,她们边吃边不住地点头,那甜蜜、满足又略带点羞涩的神情,让我至今难忘。更让我至今难忘还在后面呢!记得学校附近有一个烧砖的窑,每当烧砖时,窑里的火总是烧得红旺旺的。有一天,我莫名其妙地被几个男生拉到窑前,他们蹲下身子,用木棍不停地在火堆中翻来翻去,不一会儿翻出几个黑乎乎的东西,“找到了,找到了。”“快,快,把带来的茶油拿出来。”我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新茶油烧烤红薯”吧。掰开烤红薯,浇上新茶油,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吃在口里,甜在心里。尽管后来我不允许他们再去窑边烤红薯,也就再也没有吃过那美味的“新茶油浇烤红薯”了;尽管后来我也品尝了不少美食:北京烤鸭,广东白切鸡,上海糖醋鱼……但烤红薯那扑鼻的香味,那细腻的口感,那吃在口里、甜在心里的感觉,是此生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了。
后来,调回城镇学校教书,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的野外活动。全校几千个孩子,排着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步行到目的地。队伍往往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场面甚是壮观。队伍中的歌声此起彼伏,跟着孩子们的队伍,沐浴着春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乐见闻,那份惬意真是无法比拟。来到目的地,孩子们搭灶、洗菜、切菜、炒菜,尽管动作不是那么熟炼,尽管炒出来的菜并不是色香味俱全,尽管有些爱美的小姑娘变成了“花猫脸”,但孩子们的那份热情,那份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整个班级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真是其乐融融。而我也升级为“品尝师”,“老师,尝尝我炒的西红柿鸡蛋。”“老师,尝尝我炒的火腿肠。”“老师,农家小炒肉,我的最爱,先给你尝尝。”那时那刻,不管是咸的、淡的、酸的、苦的、辣的,吃在嘴里就一个感觉“甜”。
现在,班上孩子们的见识更广,胆子更大,“表白”更直接。一向素颜的我,偶尔化个淡妆,便会引来孩子们的尖叫“老师,你今天化妆了”“老师,你化妆好漂亮哦”;偶尔穿条新裙子,也会有女孩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今天好淑女哟!”明知童言不可全信,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偷偷地乐上个老半天。自古以来,“女为悦已者容”,我有这么多“悦已者”,每天能不笑靥如花吗?
这不,过几天又是“六·一”儿童节了,班上的几个孩子早就约好要我跟她们一组了。我们组要排的是一个课本剧,不管到时安排我扮演课本剧中的什么角色,但“孩子王”这个角色是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改变的了。我将做着“孩子王”,过着“六·一”儿童节,岂不喜哉!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