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以“新高考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汇聚有志于改变教育生态的先行者,共同探讨创新人才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培养。 2021年,湖南将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现场众多教育“大咖” 建言献策 一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打造德育队伍,完善德育制度,常抓养成教育,丰富德育活动。二是五育并举,综合培养。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三是生涯规划,选科走班。包括选科、编班、管理等做法。五是教研教改,聚焦课堂。落实启思自学、质疑释惑、典例巩固,拓展延伸的“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 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中国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内与国际招生专家 薛平
- 学生安心学习、研究和教师安心教学、研究的软硬件条件。
薛平还认为,应该把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知识放在首位。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 紧跟时代发展变化,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改变单一的、直觉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
- 加强与高校的对接与交流,探索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 进一步优化个性化学程,竞赛生培养的去功利化,激发真正有特长的学生报考强基专业。
- 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同时也注重适度留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定位和专业兴趣。
上海交通大学核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工商管理硕士,远播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 邹宏宇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好奇心、意志力、冒险性、想象力。未来社会需要人的18项核心素养,其中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沟通合作、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理解、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的社会性发展。
邹宏宇还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采用的策略,其中要求学生要培养提出和明确问题、建立和使用模型、设计方案、数据分析、数学和计算机思维、创立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案等8个方面的能力。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