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关将至 各地人员流动迎来高峰期 但近期 各地接连出现散发病例 疫情尚未结束 个人防护依旧不能大意 为确保健康出行、安全过节 小编提醒大家 平安健康度过双节 谨记三减少三加强 减少不必要出行 合理安排行程,非必要不出行、不离开当地,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不建议出行。如非必要,不建议出境旅行和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如准备跨地区出行,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 减少人员聚集。 元旦、春节期间,原则上不组织不举办大型慰问、大型会议、大型培训、大型演出以及年会聚会等聚集性活动,会议、培训、活动等提倡采取线上形式召开,确需召开举办的应严格控制人数和规模,50人以上的应该制订防控方案,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措施。减少聚餐,个人家庭聚会最好能控制在10人以下,同时要注意家庭环境的常通风。外出就餐建议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共同就餐建议使用公勺公筷,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减少旅途风险。 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节日期间加强通风、消毒等措施。乘客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队,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要准备好充足的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 加强卫生清洁。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环境“大清扫、大消毒”活动,确保“门前、门内清”,重点消除卫生死角。游乐设备、停车场、休息区、垃圾点、公共厕所、电梯间等重点场所,每日进行清洁后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化运输。 加强自我防护。 元旦、春节期间正值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提倡在人群密集场所、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三类场所要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注重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外出住宿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建议采用非现金支付消费,减少接触,降低感染病菌的风险,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加强主动报备。 境外来(返)常人员,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来(返) 常人员,从事冷链物品加工、运输、销售等工作人员,在港口、机场、码头等场所工作人员,返常后及时主动 向所在单位、属地社区报告,并配合当地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接受社区 健康管理。 人物并防,正确选购冷链食品 注意冷冻(藏)食品安全,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进口食品检疫信息。在选购冷链食品时,请到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冷冻生鲜食品,选购时可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部进行挑选,避免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好口罩;支付时,提倡采用电子支付方式,便于发现问题后追溯;处理冷冻食品和外包装的过程中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等部位。冷冻(藏)食品经营者应配合落实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在与人接触的物品时,可以进行简易的消毒 电梯按钮和公交车扶手因为很多人接触,所以容易残留病毒,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接触传播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酒精消毒或者免洗消毒液,在自己将要接触的物品表面喷洒一点,接触完毕后及时用流动的水和洗手液洗手。还有一种最为简便的方法,用纸巾将自己的手和物品表面隔开,用完的纸巾要及时丢到对应的垃圾桶里。 广大市民要时刻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养成戴口罩 勤洗手 多通风
用公筷等卫生习惯 践行不大办酒席 家庭聚餐10人以内的新风尚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时刻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