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市民因采食野生蘑菇发生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出现重症病例。清明节临近,广大市民上山扫墓祭祖,衡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市民野生蘑菇不要采食,谨防中毒。 毒蘑菇中毒已成为我们国家食源性中毒主要类型之一,它的毒源复杂,有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毒型、胃肠毒型等物种。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晒干都不能消除毒性。中毒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引起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和幻觉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引起人体脏器损害,威胁生命安全。 市食安办相关人员介绍,以个人经验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可以说非常不靠谱。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加强预防是关键。 为保护公众健康,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提示: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也不要到集市或农贸市场购买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咽部催吐,同时尽快到医院治疗,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尽快排出毒素;有些中毒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实进入了“假愈期”,需要继续观察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肝脏受损甚至死亡;就医时,尽量携带吃剩的蘑菇,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最毒蘑菇:灰花纹鹅膏菌 
▲资料图
灰花纹鹅膏菌是湖南省发生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种类。这种毒蘑菇6-9月份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裂皮鹅膏 
▲资料图
这种毒蘑菇的主要特征:子实体小至中等,菌盖5~8cm,纯白色,有时中部呈米黄色,边缘有时有辐射状裂纹,表面具有细绒毛状。菌柄白色,有时被白色细小鳞片,近顶部有菌环。菌柄基部膨大,菌托浅杯状。这种毒蘑菇6月份生于阔叶林或者混交林地上。
假淡红鹅膏 
▲资料图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5~8 cm,纯白色,有时中央呈粉红色,边缘无沟纹。菌柄白色至污白色,被白色鳞片,近顶部有菌环,基部膨大有菌托,菌托浅杯状,白色。一般6-9月份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条盖盔孢伞
▲资料图
主要特征:子实体小至中等,2~6 cm,黄褐色,中央稍下陷且具小乳突,菌盖具有明显辐射状沟条。菌柄顶部黄色,向下颜色逐渐变深,基部黑褐色。9-11月份生于腐殖质上或腐木上,在一些锯木厂的锯木堆上经常发生。
假褐云斑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6~15 cm,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具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近顶部常具有菌环。菌柄基部具有菌托,浅杯状。
异味鹅膏 
▲资料图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5~9cm,纯白色至米色,表面常具有毡状至碎片状鳞片,常有刺鼻气味。菌柄白色,有菌环。菌柄基部膨大,近球形,具有白色疣状、颗粒状至近锥状鳞片。时间与生境:6-9月份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苏梅岛裸盖菇 
▲资料图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1~3 cm,半球形,光滑,灰褐色至暗褐色。菌褶直生,灰褐色至深紫褐色。菌柄长4~6 cm,粗0.1~0.3 cm,灰色至灰褐色,中空。8-11月份,群生于田地或者粪堆上。
大青褶伞 
▲资料图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20 cm,白色,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突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变为鳞片;中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期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菌柄长10~28 cm,直径1~2.5 cm,圆柱形,污白色,有菌环,基部稍膨大。5-7月份,群生或散生于草坪、菜地上生长。
亚稀褶红菇 

▲资料图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6~12 cm, 成熟后中部长下凹呈漏斗状,菌盖表面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伤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柄粗短,一般5~9 cm,浅灰色,内部松软。夏秋季7月上旬-9月下旬生长于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死亡率高达51%。该菌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它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