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像往年一样,节前几天就开始下雨。
街道两旁的小贩也开始售卖起了扫墓的东西,淅淅沥沥的小雨,带动了所有人的忧愁情绪。
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习惯用塑料编织的花用作拜祭。 但随着生活水平和人均素质的提高,新鲜菊花代替了以往的的塑料花。 生动并包装精致的的鲜花似乎更能寄托人们的思念之情。 像我那颗永远怀念的心经久不息。
记得年少时,每年的清明节都会跟着父亲,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 带着纸钱,摆上祭品,倒上几杯好酒,相继跪拜。
听父亲念叨着祖先保佑的话。 再将酒一洒,鞭炮一响,我们又走向下一个山头。
爬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山, 念的是一个又一个牵挂的人。
清明糍粑大概是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必备的美食吧! 跟着妈妈,来到山上,到处找寻制作青粑的野菜。 妈妈年少的时候也是跟着外婆在这样的日子做着同样的事吧! 摘满一大袋的“青”,回到家,又开始忙碌着制作美食。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青粑的独特的香味了。
“出锅啦!赶紧来吃!”妈妈总是在第一时间把最好的美味献给孩子。
电影里《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心跳停止,呼吸消逝,在生物学上宣告死亡。 第二次:下葬时,人们穿着黑衣出席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 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 的离开,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
在这样的节日里,萦绕在心头的淡淡的忧伤。 像余光中的《乡愁》里写的: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他在里头。 低头是过往,抬头是希望。
有人说:人总是在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
但小编想说:在旁的时候我们仗着爱肆无忌惮,不也是一种珍惜吗? 至少在这些肉眼可见的日子里,我在你身边。 清明已至,记得回家多陪陪亲人,记得去看看牵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