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2164|回复: 0

毘帽峰的春昼

911

主题

1050

帖子

427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70
发表于 2018-10-27 2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个暮春的周末,我们摄友仨同行,开车欲赴毘帽峰的牡丹盛会。毘帽峰周边遍植牡丹和芍药早有耳闻,却实不得见、亦实难见。一来,舂陵水畔的毘帽峰离城区太远,《一统志》载,“毘帽峰,县东六十里,高数千寻。”即便今天,这六十里弯弯曲曲的乡村路也还得一小时车程,动身总还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稍一迟疑,就要等来年的春天。二来,牡丹花期其实很短,尤其经不得雨淋,更何况盛花期并不见得天公会作美,待你空闲下来要去赏花时,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因此,大多数人年年都只能得见残花数朵,扫兴而归。当日阴晴欲雨的天气,让我们仨一路无语、默默东行,心里忐忑着会不会遇上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雨而扫了雅兴。但一见到路畔油菜花黄得耀目、草籽花紫得动心,我们还是立刻停车取出相机来。平日呆在城中,大家都难得空闲,并不知春色将尽,此刻心中难以名状的离笼鸟、漏网鱼般的快感,让我们兴奋地狂按了一通快门。如此走走停停,过了盐湖、过了荫田,便直抵了舂陵水畔。只因来之前已经听人说,江畔有连绵梨树林,梨花开得正艳呢,赏完梨花,正好沿舂陵水一路南下去毘帽峰!舂陵水在车窗东侧的原野上白茫茫地流淌,江边稀稀拉拉的树木已漫不经心地着上了养眼的新绿,掩映着或近或远的村庄。江对岸是当年“凤雏”庞统做知县的耒阳,当时的耒阳可是包涵了今天常宁辖区的,毕竟常宁的单独设县和得名,已是唐天宝年间的后话。找到那片梨花林时已是午后时光,太阳突然喷薄而出,暖洋洋的春意与怒放的梨花顿时给人带来一种莫名的惬意。梨花下的我们索性席地而坐,发现身边居然还有几丛艳而不俗、清丽异常的草籽花相伴。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陶醉的草木芬芳,春风拂过,蜜蜂飞过,被流云遮挡的阳光倏忽闪过。我们就静静地呆望着像三角形锥子一般规整的毘帽峰横亘在眼前难怪旧时毘帽峰被唤作“皮帽峰”,果真还如此神似!梨树林外有两老者,正在锄地忙着他们的农活,对我们视而不见。同许多乡间一样,年轻人都在异乡打拼,孤独的老人才是干农活的主力。尴尬的我们骤然就有了一种指不沾泥的违和感,于是有人轻声道:“咱们还是赶紧走吧。”于是我们从梨花中走过,身上掉满了花瓣,再经过空荡荡的村落回到车上时,大家似乎对春色都已了无牵挂了黄菜花、紫草籽、白梨花,都饱览了,直奔毘帽峰去吧。我去毘帽峰,其实是想去找传说中的逍遥山的。《天下一统志》载,“逍遥山,在(常宁)县东南六十里。”这与在“县东六十里”的毘帽峰应是在同一纬度线的。可奇怪的是,今天的地图上却找不到逍遥山了。曾有文献认为,逍遥山即《山海经》首叙《南山经》中的“招遥山”,当地即为《山海经》作者的故乡。因为在以北方中原为王权的时代,《诗经》以《国风》为首,《禹贡》以冀州为首,《汉书地理志》以京兆尹为首,唯独《山海经》却偏偏要以《南山经》中的招遥山为首,只能证明《山海经》的作者根本就不是臣服于王权的中原人士,而是南方的化外之人他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由近及远来进行创作的,提及的也多是南方的奇珍异兽,尤其是南方盛产的蛇。再加“逍”“招”音近易讹,所以《南山经》的首山“招遥山”,极有可能就是常宁的逍遥山。招遥山会是逍遥山吗?《山海经》的作者会是逍遥山周边的当地人士?逍遥山又究竟该是哪一座山,离这毘帽峰有多远?带着这样的疑问,车喘息着爬到了毘帽峰脚下。这才发现,此峰确实如旧志所载那样,四周陡峭得似“卓笔插天”,车是开不上去了。于是我们下车,沿石阶盘旋而上,因山势极陡而一个个气喘吁吁起来。路畔陆续见着了几丛牡丹,只有极少的几个花蕾了。问路人,一老者说,“你们来早啦,这花蕾还得要几天才开放。”再问一少妇,她却说,“你们来迟了呢,花期早就过了。”我们顿时茫然得不知所措。芍药科的牡丹俗称“花王”,原产西部秦岭、大巴山一带,本来是不适应南方高温高湿天气的,可舂陵水畔这些高海拔山地却有着独特的小气候,尤其是冬春两季的气候特征,完全类似于“花王”的原产地,所以此处成功引种了牡丹,并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到了峰顶的元帝庙,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僧人独守着,看到我们拿相机乱拍,他便也拿出手机偷拍我们,被我发现时他笑得一脸灿烂是那种本应上网玩游戏的年龄却又不得不独处清修,见着终于有人过来相伴时发自内心的喜悦!据《同治常宁志》载,该庙“覆以铁瓦,每年二月,庙中震电交作,俗云雷神扫殿”。作为舂陵河谷的一处制高点,易遭雷击想必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心下便暗暗替这僧人担忧起来。元帝庙其实已很现代,外墙贴有瓷砖,屋后顶上还立着移动公司的发射塔。只有那颇有些年月的山门以及山门上的对联“乾坤皆到眼,日月正当头”,总算体现出了它的底蕴。此联有说是明代正德皇帝亲笔御书,有说是清代康熙年间知县、诗人张芳所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是英明神武的正德皇帝是个短命皇帝,31岁就驾崩了,有没有来过毘帽峰真还是宗历史悬案。诗人知县张芳是否题写过此联,也未曾得见可靠的史料记载,毕竟离他很近的《同治常宁志》,也未对此有过只言片语。倒是与张芳同时代的进士、逃禅至大义山的高僧知缵,曾写有《毘帽峰》一诗,一片禅意:“兀兀孤峰顶,何年卓此中。髻同春树绿,光逼梵天红。侍座驯云鸟,谈经泣草虫。到来山已尽,独上万千重。”我们绕到庙后侧,只见石墙上长出的山苍子正开着黄花,枝头热热闹闹的一片春意。一株斜倚墙角的桃树含苞欲放,正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刻,山下的桃花早就已经零落成泥了。我们折回峰顶,望舂陵水蜿蜒南来,在此处划出了一道极美的曲线。滚滚的江雾与山间草木蒸腾的雾气相混合,汹涌地径直奔毘帽峰西侧的群山而去,白茫茫的一片云蒸霞蔚。遥山,应该是隐藏于其中的吧?毘帽峰不语,舂陵水不语。隐约中,我们看到江面上船来船往,一些人上船,一些人下去,还有一些手、一些泪,在眼中晃动!(崔建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