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17日,常湘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次把电商快车开进了白沙镇毗帽峰村,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收购了30余户村民收购1000余斤干笋。从此,村里的优质农产品将搭上“电商快车”,免去集市叫卖的烦恼。
白沙镇毘帽峰村位置偏远,石山成片,条件恶劣。近些年来,村里大力发展无渣生姜、黄花菜、芍药等特色种植,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但特色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的同时新烦恼又来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售面临的劳动强度和运输成本让大伙儿头疼不已。
毘帽峰村村民 徐春花告诉记者:我挖了点笋子,但是我上街卖不方便,老人家了,交通也不方便。
毘帽峰村支部书记吴小建告诉记者:村里的农产品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物美质优,但是因为我们销售的信息比较闭塞,所以很多的产品一直很难卖到好的价钱,有滞销的现象。
在市商务和粮食局等部门的帮助下,2019年以来,毘帽峰村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及时发布农产品信息,并引企进村与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村民只需带着自家的农产品来到村部的电商服务站,通过检查质量、上称登记、现金结算几个简单环节,就能让农产品面向全国市场销售。
常宁市商务和粮食局电商办主任贺志文表示:电商企业通过扶贫工作站接收到当地产出的农产品的信息以后,组织了电商平台企业到毘帽峰村现场收购农产品,通过网销把当地农产品干笋,通过网络销售,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为扶贫工作贡献了电商扶贫一定的力量。
毘帽峰村村民徐祥仁讲:像以前我们的山货都卖不出,现在通过我们的电商扶贫,现在我们的产品都卖得出,这对于老百姓是最大的好处和优惠。
电商快车驶出村庄,来到市区的发货仓库。再通过筛选、称重、分装、包装、贴签,一项项不起眼的土产品,摇身一变全部都成了精美俏商品,既上了档次,也上了价格。
今天刚刚回来把笋下车以后,我们就通过淘宝和拼多多平台把刚刚收回来的笋上架,面对全国各地开始销售。
常湘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笃刚这样说:通过这个平台帮老百姓销售农副产品,给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带动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也给他们带来了足够大的利润空间。
2016年以来,全市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和农产品销售紧密结合,让优质农产品“触电上线”,从而实现特色农产品做优、贫困户增收、电商企业盈利、脱贫攻坚加速度多赢局面。
偏远山区的优质农产品上了网,然而,网销农产品如何解决保鲜难题?优质农产品如何卖个好价钱?敬请关注《魅力电商》系列报道之二:常宁味道俏四方!
来源:天下常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